梁晓丰
其中,硅片和电池片的价格跌幅最大,已逼近成本价,因此后续的下降幅度将会趋缓。
但效率较差的产品则陷入价格竞争的红海市场,最低价格来到$0.7/Watt。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与韩国多晶硅新产能开出在即,下游厂商认为多晶硅价格面临修正的压力,连带影响到下游厂商进货的意愿。
因此,EnergyTrend认为多晶硅的价格年底有望达到$45/kg的价位。从平均价格来看,本周单/多晶硅外延片的价位都出现下滑的走势,单晶硅外延片为$2.592/piece,跌幅为1.52%。电池与组件方面,欧洲地区对于高效率产品需求仍维持热络,价格可以高到$0.9/Watt左右本周多晶硅价格出现下滑,但相关厂商的报价仍力守在$50/kg的关卡,主要成交价仍落在$51/kg~$53/kg之间,平均成交价来到$52.55/kg,继上周价格下跌后,本周跌幅持续扩大至2.92%。目前市场对于Q3下旬和Q4需求展望仍不明确,使得相关厂商对于多晶硅的库存水位保持高度警戒,特别是现货市场主力以中小型厂商为主,对于景气变化的承受力不比一线大厂,在库存的控管上更趋严谨。
而在组件市场方面,平均交易价格仍持续下滑,本周价位来到$1.242/Watt,跌幅为1.19%。本周调查发现,目前电池的平均价位下滑到$0.78/Watt,跌幅为2.01%。根据EnergyTrend调查,本周电池与模块价格呈现微幅下滑的状况,目前电池的平均价位下滑到$0.748/Watt,跌幅为0.13%。
EnergyTrend预估九月份一线大厂将无法守住$2/piece的价位,使得硅晶圆厂在Q3的获利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根据本周的调查,平均成交价来到$50.5/kg,跌幅为1.14%。根据EnergyTrend,硅晶圆厂商对于多晶硅在第四季价格的期望值已经来到$48/kg~$45/kg,而电池厂(cell)在九月对于硅晶圆(wafer)价格的期望值已经来到$1.9/piece~$1.85/piece。而在模块市场方面,平均交易价格来到$1.188/Watt,跌幅为2.38%。
由于市场需求力道不如预期,下游厂商目前对于现货需求的明显降低,已对现货报价产生巨大的压力,虽然现货的主流价格仍力守在$50/kg的关卡,但已有厂商开出$47/kg的价格,因此EnergyTrend认为九月多晶硅的平均价格跌破$50/kg的机率极大。而在多晶硅晶圆(Multi-SiWafer)方面,目前硅晶圆厂已经受到来自下游客户要求降价的巨大压力,虽然像中美晶(SAS)或绿能(GET)等一线大厂本周仍可守在$2/piece,但二线厂的价格已经下滑到$1.95/piece,而本周多晶硅晶圆的平均价位来到$1.958/piece,跌幅为1.95%。
EnergyTrend表示,在电池与模块方面,目前一线厂商的产能仍然保持不错的状况,但在价格上受到市场需求不符预期的影响,使得报价仍维持盘整的局面。展望第三季,EnergyTrend认为晶圆厂与电池厂的获利状况仍然不佳,除非多晶硅价格能够大幅滑落,使得下游厂商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否则以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第三季大部分的晶圆厂与电池厂仍将无法脱离亏损的局面。从已公布第二季财报的厂商来看,下游晶圆厂以及电池厂在第二季均出现亏损,要求多晶硅降价的压力与日俱增。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绿能产业研究部门EnergyTrend调查,目前多晶硅(poly)的价格隐然出现松动,已经有厂商报出低于$50/kg以下的价格。
由于单晶硅晶圆(Mono-SiWafer)产能仍然不及于多晶硅晶圆,加上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使得一线厂商的报价仍维持不变,但二、三线厂的报价出现滑落,使得本周的均价下滑到$2.592/piece,跌幅为1.07%由于单晶硅晶圆(Mono-SiWafer)产能仍然不及于多晶硅晶圆,加上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使得一线厂商的报价仍维持不变,但二、三线厂的报价出现滑落,使得本周的均价下滑到$2.592/piece,跌幅为1.07%。根据EnergyTrend调查,本周电池与模块价格呈现微幅下滑的状况,目前电池的平均价位下滑到$0.748/Watt,跌幅为0.13%。EnergyTrend预估九月份一线大厂将无法守住$2/piece的价位,使得硅晶圆厂在Q3的获利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
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绿能产业研究部门EnergyTrend调查,目前多晶硅(poly)的价格隐然出现松动,已经有厂商报出低于$50/kg以下的价格。根据EnergyTrend,硅晶圆厂商对于多晶硅在第四季价格的期望值已经来到$48/kg~$45/kg,而电池厂(cell)在九月对于硅晶圆(wafer)价格的期望值已经来到$1.9/piece~$1.85/piece。
根据本周的调查,平均成交价来到$50.5/kg,跌幅为1.14%。展望第三季,EnergyTrend认为晶圆厂与电池厂的获利状况仍然不佳,除非多晶硅价格能够大幅滑落,使得下游厂商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否则以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第三季大部分的晶圆厂与电池厂仍将无法脱离亏损的局面。
由于市场需求力道不如预期,下游厂商目前对于现货需求的明显降低,已对现货报价产生巨大的压力,虽然现货的主流价格仍力守在$50/kg的关卡,但已有厂商开出$47/kg的价格,因此EnergyTrend认为九月多晶硅的平均价格跌破$50/kg的机率极大。而在模块市场方面,平均交易价格来到$1.188/Watt,跌幅为2.38%。从已公布第二季财报的厂商来看,下游晶圆厂以及电池厂在第二季均出现亏损,要求多晶硅降价的压力与日俱增。EnergyTrend表示,在电池与模块方面,目前一线厂商的产能仍然保持不错的状况,但在价格上受到市场需求不符预期的影响,使得报价仍维持盘整的局面。而在多晶硅晶圆(Multi-SiWafer)方面,目前硅晶圆厂已经受到来自下游客户要求降价的巨大压力,虽然像中美晶(SAS)或绿能(GET)等一线大厂本周仍可守在$2/piece,但二线厂的价格已经下滑到$1.95/piece,而本周多晶硅晶圆的平均价位来到$1.958/piece,跌幅为1.95%从安徽省商务厅举办的全省光伏行业国际认证培训班上获悉,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安徽省光伏产品年出口增长逾17倍以上。
近年来,安徽省光伏产业增长迅猛,并出现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光伏企业。目前,安徽省已形成了几种在合肥、芜湖、蚌埠和滁州等四市,以拉硅、硅电池切片、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并网关键设备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其中,仅合肥高新区,就已有光伏企业20家。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光伏产品出口33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5%。
近年来,安徽省光伏产业出口势头也十分迅猛,2009年,安徽省出口仅为520万美元,至2010年,全省光伏产品出口已达9550万美元,同比增加17.3倍。据安徽省商务厅人士介绍,作为全国性的光伏产业基地,安徽省被公认为全国光伏产业的摇篮
从安徽省商务厅举办的全省光伏行业国际认证培训班上获悉,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安徽省光伏产品年出口增长逾17倍以上。其中,仅合肥高新区,就已有光伏企业20家。目前,安徽省已形成了几种在合肥、芜湖、蚌埠和滁州等四市,以拉硅、硅电池切片、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并网关键设备为特色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安徽省光伏产业增长迅猛,并出现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光伏企业。
据安徽省商务厅人士介绍,作为全国性的光伏产业基地,安徽省被公认为全国光伏产业的摇篮。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光伏产品出口33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5%。
近年来,安徽省光伏产业出口势头也十分迅猛,2009年,安徽省出口仅为520万美元,至2010年,全省光伏产品出口已达9550万美元,同比增加17.3倍对主要集成商的采访显示,为了击退对手,一些领先的逆变器供应商在新兴的小型欧洲市场中的降价幅度超过45%。
AshSharma表示:今年逆变器价格的下跌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场地理位置的转移以及产品结构的变化。由于需求疲软,逆变器供应商不得不扩大基础争取客户,这势必会导致价格下跌,并继续对供应商造成压力,为了竞争而降低成本和价格。
IMSResearch的光伏高级研究主任AshSharma表示: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逆变器的平均价格迅速下跌到0.20欧元/瓦以下,虽然比不上光伏组件价格下跌的速度,但与一年前相比,跌幅达20%,这其中也有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造成价格下降的有几个因素,但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平均价格也可能有所回升。AshSharma表示:虽然SMA的竞争力一直体现在技术、品牌以及增值产品上,但第二季度也表明他们也可以与对手在价格上一争高下。但SMA的价格到底能降到多低,还有待观察。
尽管逆变器供应商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第二季度市场领导者SMASolar夺回了一些市场份额,份额增加了8%,对市场的整体控制再次超过了30%。IMSResearch的光伏逆变器供需季度报告收集了产业中超过90%的企业收益及出货量数据,报告显示,在第二季度价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并预计在下半年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今年早些时候,IMSResearch曾预计今年全年的逆变器出货量将再次超过20GW,但价格的快速下跌将导致收益下跌,低于2010年创下的历史记录。随着价格大幅下跌,光伏逆变器供应商的收益在2011年第二季度与去年同期比下降了1.3%。
其次,许多大型供应商继续把注意力从停滞不前的德国市场转移到一些规模较小的新兴市场。但事实上,第二季度所有地区的价格都在下跌,而在成熟的市场如德国和意大利,由于需求下降但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跌的速度很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